《昆山市地下空间专项规划》符合《昆山市总体规划(2009——2030)》的要求,将引导城市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缓解城市因土地资源约束带来的矛盾与问题,缓解地面开发强度,增加生态用地面积,改善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城市能耗的减少,引导城市防灾工程建设,对昆山构建节约型社会,向“紧凑型”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规划管理工作有宝贵的指导作用,操作性很强。
一、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城市总体规划划定的中心城区范围,即苏昆太高速公路-苏州东绕城高速公路-娄江-昆山西部市界-机场路-千灯浦-吴淞江-昆山东部市界围合范围,总面积470.23 k ㎡。
二、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与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保持一致。
近期:2010 年-2015 年;中期:2016 年-2020 年;远期:2021 年-2030 年;远景:展望至本世纪中叶。
三、规划目标
(1)规划期内昆山市地下空间发展总目标
充分发挥地下空间资源潜力,在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前提下,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拓展建设容量,加强中心城区的聚集作用;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保护传统风貌,实现地面、地上、地下三维空间的协调发展;为能源的循环使用和开发提供有利条件,为建设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作出保障;利用地下空间的防灾特性保障城市安全。
(2)地下空间阶段发展目标
近期(2015 年):初步完善地下空间管理制度,引导地下空间建设,使地下空间在原有的散点分布基础上形成聚点分布的形态。
中期(2020 年):完善地下空间管理制度,依托地下交通网络的建设统筹开展地下空间建设,通过有重点、有步骤的对地下空间进行开发,形成地下空间的半网络形态分布。
远期(2030 年):在城市再开发的基础上进行地下空间开发,同步完善地下空间网络,实现地上地下协调发展,将昆山建设成为用地集约、形态紧凑、环保节能的大城市。
远景(本世纪中叶):通过构建完善的地下城市基础设施、地下物流系统、能源的地下封闭循环系统等地下系统,实现改善城市环境,优化城市结构,实现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四、发展策略
(1)基于集约用地战略的发展策略
昆山市土地资源有限,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作为城市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落实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建设目标的重要手段与途径。根据昆山的现状情况,对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可以通过新区建设与旧城更新的两种模式进行。
(2)基于空间结构优化的发展策略
在“一城三区”的基础上进行规划,在城区中心、功能区中心等进行适度规模地下空间的开发,从而加强各级核心的集聚力度,通过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布局,配合城市发展,从而实现昆山市中心城区在空间上的优化。
(3)基于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策略
依托轨道交通的建设进行地下空间开发,在地下轨道交通站点、尤其是大型交通枢纽周边可进行适度的地下空间开发,以地下综合体的形式进行建设,通过地下街、地下通道等形式将零散分布的地下空间连接成片,实现地下空间的系统发展。
(4)基于安全防护体系的发展策略
以城市安全防护体系为背景,在对城市地下空间进行开发利用的同时考虑城市安全这一要素,使得地下空间成为城市安全防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地下空间结构规划图

2、 地下停车场规划图

3、地下过街通道规划图

4、地下综合体规划图

公示时间:2010年11月1日至2010年11月30日